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專業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最新發表一篇環境論文稱,最新一項研究調查了450公里的研究因珊瑚礁發現,石質珊瑚組織脫落病爆發導致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區某些珊瑚物種死亡率高達94%。墨西命疾這項發現表明,哥加有必要進行人工干預,勒比臨滅防止某些珊瑚物種在該地區滅絕。地區 該論文介紹,珊瑚石質珊瑚組織脫落病2014年于美國佛羅里達首次得到報告,病暴此后在加勒比海蔓延開來。發面過去的絕風研究發現,這種疾病幾周即會殺死感染珊瑚,最新但在本項研究之前,研究因地區影響和種群下降程度尚不明確。墨西命疾 論文通訊作者、哥加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洛倫佐·阿爾瓦雷斯·菲利普(Lorenzo ?lvarez-Filip)和同事在2016至2017年(石質珊瑚組織脫落病尚未到達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區)調查了35處地點,勒比臨滅在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間調查了101個地區(其時該疾病已蔓延至此)。 他們發現,在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區疾病爆發后調查的29095個珊瑚群體中,有17%已經死亡,另有10%染病。在調查的48個物種中,其中21個的染病后死亡率從低于10%到高達94%不等。造礁的腦珊瑚、苔珊瑚和繩紋珊瑚類群物種受害最嚴重,其中腦珊瑚物種和柱珊瑚種群損失超過80%。這些數字表明,該地區有些物種正面臨滅絕風險,研究者認為,造礁物種的損失會危害珊瑚礁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除了種群損失,研究者還觀察到珊瑚群體產生碳酸鈣的能力下降了30%,這是產生珊瑚礁復雜三維結構所需的材料。他們提出,這可能會導致珊瑚礁骨架的破壞速度高于生產速度。 論文作者總結說,石質珊瑚組織脫落病可能會成為加勒比海有記錄以來最致命的破壞。他們強調,可能需要進行人為干預,如拯救脆弱物種群體、保護其遺傳物質和實施恢復工作等,來促進珊瑚礁修復,預防區域范圍內某些物種滅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