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再過12天,每日命運面臨即6月25日,優鮮頂著“生鮮電商第一股”光環上市的多舛短短每日優鮮將迎來上市1周年,但它卻注定高興不起來。上市原因很簡單,年便每日優鮮的退市高光時刻極其短暫,當下日子并不好過,危機我列舉三個實錘,每日命運面臨你們好好感受一下: 一、優鮮市值蒸發98%。多舛短短截至目前,上市每日優鮮最新股價僅為0.3美元,年便較發行價13美元暴跌98%,退市市值僅剩下少得可憐的危機6727萬美元。其股價之所以持續走低,每日命運面臨既與美股大環境不佳有關,導致中概股集體受傷,每日優鮮亦不能幸免,也與自身商業模式備受質疑有關,資本市場對前置倉模式的盈利持懷疑甚至悲觀態度,才會用腳投票。二、面臨退市危機。由于每日優鮮股票連續1個月低于1美元,且未能按時提交2021年度財報,因此收到納斯達克警示,已走到退市邊緣,距離其上市僅過去短短1年,處境十分尷尬。為了避免退市,每日優鮮必須在未來180天內想方設法提振股價,使股價連續10個交易日不低于1美元,才能重新合規,保住上市公司的地位。三、與供應商交惡。每日優鮮理應與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但事與愿違,其卻得罪不少供應商。后者抱怨從今年初開始,被每日優鮮拖欠貨款和押金,3月甚至上演供應商到每日優鮮總部樓下拉橫幅討債維權的尷尬一幕。本月初,每日優鮮被執行532萬元一案引發關注,這起與供應商之間的商務糾紛,經法院調解后雙方已達成和解,但更多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與每日優鮮的糾葛仍有待解決。 不難看出,每日優鮮既在資本市場不受待見,也未處理好與供應商的關系,前者反映出其當前的困境,后者則為其未來發展埋下隱患。在我看來,每日優鮮四面楚歌的根本原因在于前置倉模式并未完全跑通,用“成也前置倉,敗也前置倉”來形容再適合不過。 所謂前置倉,指的是將供應商送來的商品先送入平臺所在城市大倉,再用冷藏車送往各個前置倉(小型倉儲配送中心),用戶訂單會被系統分配到離他最近的前置倉,再由該倉負責揀貨、打包和配送至門店3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手中,配送時間多在30分鐘至1小時。 曾幾何時,憑借首創前置倉模式,每日優鮮成為資本的寵兒,自2014年成立至今,共喜提11輪融資,除未披露融資金額的一輪戰略投資外,其余10輪融資總額超過140億元,投資方包括騰訊、高盛、青島國信等。但去年6月底上市之后,資本對其態度更為嚴苛,相比公司管理層勾勒的美好藍圖,他們更在乎可持續增長,以及在走向盈利上有所作為。 遺憾的是,每日優鮮在規模增長上面臨不小的挑戰,一切都得回到最根本的前置倉模式。事實上,前置倉模式之所以充滿爭議,原因在于其優劣勢均十分明顯。優勢是方便快捷,帶給用戶更好的購物體驗,可以確保配送速度和產品新鮮度。劣勢則在于前期投入居高不下,包括獲客補貼、市場營銷、人工成本和前置倉建設等。說白了就是非常燒錢,每日優鮮大力布局前置倉,使履約費用居高不下。 2018-2020年,每日優鮮履約費用分別為12.39億元、18.33億元、15.77億元,占公司當期總凈收入的比重分別達34.94%、30.54%、25.72%。其中,與產品交付和倉庫運營相關費用占大頭。盡管其有意識壓縮倉儲物流費用占比,但25.72%的比重下,公司盈利壓力依舊不小。 雖然每日優鮮履約成本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但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維持公司正常運轉,壓縮其他成本勢在必行,于是拿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開刀。前者表現為在營銷獲客上愈發保守,由于每日優鮮主要面向一二線城市,導致其受眾相對有限,加上缺乏線下門店引流,更多依附于線上平臺和地推獲客。 不過,近年來,每日優鮮在獲客補貼和廣告投放上越來越摳門,固然可以節省開支,但也無形中使活躍用戶下滑,而用戶規模是生鮮電商平臺發展的基石,重要性不言而喻。后者則表現為裁員,多位每日優鮮前員工透露,每日優鮮向來有每個季度末位淘汰10%員工的傳統,一年下來硬性淘汰40%的人。 而人員更迭比較頻繁的弊端顯而易見,此舉導致每日優鮮的領導多了、踏實工作的人少了,領導層的公信力逐漸下降,有能力的員工紛紛出逃,不可避免影響團隊整體士氣。對了,每日優鮮有意識地降低履約成本固然值得肯定,但負面影響開始逐漸顯現,其引以為傲的半小時達優勢被削弱。 同一站點,與叮咚買菜、盒馬鮮生相比,每日優鮮不僅產品品類減少,還出現配送時長為2小時的情況。同時,其很多商品為云超特賣,最快次日才能送達。明眼人都看得出,每日優鮮運力不足,背后是其配送人員履約能力存在較大問題。更為尷尬的是,同品牌同規格下,每日優鮮不少商品售價高于叮咚買菜。 商品售價高、配送不及時,每日優鮮讓用戶留下來的理由越來越不充分,這無疑是個值得警惕的危險信號,營收、GMV、訂單量、客單價等經營指標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也無形中暴露出前置倉模式的另一個隱憂。即訂單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會導致貨物積壓風險,帶來損耗或斷貨問題。 我認為,每日優鮮不僅在業務增長的持續性上表現馬馬虎虎,還在投資人尤為關心的盈利難題上犯難,始終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因為前置倉模式盈利能力較弱。2018年-2021年Q3,其累計虧損接近100億元。一直燒錢的每日優鮮現金流已亮起紅燈,截至2021年Q3,其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僅為21.72億元,遠低于流動負債的32.23億元。 對于何時盈利,每日優鮮自己心里也沒有底。其在招股書中透露,“上市后恐難盈利?!憋@然,每日優鮮短期內盈利無望。一方面,其仍處于跑馬圈地的擴張階段,履約費用大幅下降難度較大;另一方面,生鮮電商行業競爭激烈,鑒于每日優鮮用戶消費金額和頻次均呈現下滑態勢,加大投入勢在必行。 種種跡象表明,連年虧損、資金緊缺、增速放緩,加上外部競爭日益升級,每日優鮮上市后的日子并不好過??梢灶A見的是,未來其仍將繼續燒錢,只是燒錢力度沒有過去那么瘋狂,在有節制地燒錢的同時,著力推進降本增效,并夯實供應鏈這一核心競爭力,力求實現業務突破和健康成長。 只不過,投資人對每日優鮮的未來似乎信心不足,也缺乏足夠的耐心。要知道,每日優鮮把前置倉模式包裝成一個美好的長期價值故事,但在長期價值釋放之前,其只是重復玩著燒錢游戲,連年巨額虧損,甚至讓人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即便每日優鮮在進步,但礙于生鮮電商大環境不佳,其進步緩慢給人不痛不癢的感覺,無法感知到明顯向好。 生鮮電商創業不易,命運多舛的每日優鮮且行且珍惜!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donews.com) |